首页 > 文化 > 历史 > 正文

淮河岸边播火者——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2023-11-10 16:29:06   来源:第一新闻网   评论:0 点击:

  摘要:

  五河县,作为革命老区,界沟支部被称为小延安,弥陀寺中学成为革命思想摇篮。民众自觉开展了党组织建设、农民武装暴动、组织办学培养革命队伍后备人才。新四军开辟革命沱西、浍南革命根据地,农民暴动抗捐、打土豪、分田地,主力部队歼灭改造地方恶势力、敌对势力,清剿日伪,守护皖北根据地西大门。为淮海战役胜利奠定良好群众基础,进而为新中国胜利作出巨大贡献。小延安精神是民心所向的凝聚力,信仰历练的革命乐观主义。小延安精神形成需要有价值引领,需要结合革命实践推动发展。

  关键词:根据地;革命精神;抗日精神

  前言

  文章结合新四军十五团团长饶守坤团长自述参与指挥革命斗争的亲身经历,带着故事和故事背后蕴涵的道理与文化,分析泗五灵凤抗日根据地的开辟的发展历史,并审视历史发展阶段农村基层众生心态。通过故事凝练淮河儿女革命情结和民心国运之间互构的心智变化与价值观念转变过程,折射出伟大的建党精神在这片土地硝烟中,温婉与凄凉,悲歌与悲壮。

  一、战略要地,兵家必争之地

  抗日战争时期的泗五灵凤地区,是由安徽省东北部的泗县、五河、灵璧、凤阳四个县的边沿地区组成的。它方圆上百里,境内有绵亘起伏的山峦,也有一望无际的平原,淮、浍、崇、潼、沱五条河流纵横其间,船只南来北往,水上交通发达。它北靠日伪军占领的重镇灵璧县城,西接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津浦铁路,南傍水上要道淮河,东通连接苏皖两省的洪泽湖,在地理位置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古战场、古驿道、古盐路旧迹犹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中,它是我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前沿阵地”,是联结我津浦路东、路西抗日根据地的枢纽地带。它曾一度沦陷日、伪之手,成为日、伪军和津浦路西顽军向我淮北抗日根据地进攻的通道之一。

  二、战略部署,运筹帷幄之中

  当时担任中原局(后为华中局)书记的刘少奇同志来皖东北视察时,为了坚持抗日,曾指示,一定要开辟出这一地区。根据刘少奇同志的指示,我新四军部队曾几次到这里活动,在地方武装配合下,宣传群众,打击敌人,为开辟该地区打下了基础。1941年5、6月间,我新四军二师五旅奉军部命令,由江苏淮宝地区西进,接替新四军四师十一旅担任防御津浦路西顽军东犯、巩固和发展皖东北地区的任务。

  旅长成钧、政委赵启民率五旅所辖十四、十五两个团从淮安出发,渡洪泽湖,于6月间开至泗县半城一带,到达后成、赵决定,十四团由半城北上至泗南地区,十五团继续西进,担任开辟泗五灵凤地区的任务。当时我任十五团团长,朱云谦同志任政治委员。6月下旬,旅部、十五团从半城开到郑家集一带,抓紧做开辟泗五灵凤根据地的各项准备工作。我们与当时的泗五灵凤县委取得了联系,听取了县委书记曾谋和县长吕振球同志对该地区地理、敌情等情况的介绍。一起研究制定了先开辟沱河以西、浍河以北地区,然后开辟浍河以南地区,最后夺取和巩固整个测五灵凤地区的部署。并决定由朱云谦政委和其他团的领导、团机关及二、三两个营,在郑家集一带休整,由我带一营先去开辟该地区。县长吕振球带领部分武装,随同我们一起行动。武装部队与群众结合是当时革命统一战线内在要求,也是克敌制胜法宝。经历革命烽火检验,这是客观规律,是历史自信的依靠。

  三、魑魅魍魉猖獗,祸害民不聊生

  十五团按预定计划,准备首先打开沱河以西、浍河以北地区。沱河以西、浍河以北地区,陆上交通闭塞,地形条件复杂,河汉弯曲,水网交错,回旋余地较小,是敌我在犬牙交错斗争中的一个中间地带。首先占领它,就能向西直逼津浦铁路,向北威胁灵璧县城,向东联结我东北抗日根据地。因此,打开这个地区,是我们开辟整个泗五灵凤地区必须走的第一步。

  当时在这个地区的敌人鱼龙混杂,有日军、伪军、国民党顽固派,还有土匪和反动会道门组织。他们虽然旗号不一,但反共、反人民、破坏抗日是一致的。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把一片好端端的土地糟蹋得哀鸿遍野,满目凄凉,置人民于水火之中。他们沆瀣一气,多次进攻我抗日根据地,袭击我部队和地方武装。当时危害最大,群众最痛恨的有两股敌人:一股是沱西北地区盘踞濠城的伪军丁寿堂部,一股是活动在沱西一带身兼土匪、伪军双重身份的李成伍部。这两股敌人都在四五百人左右,有一定的战斗力。我们根据敌情,决定首先打掉李成伍部,再乘势消灭丁寿堂部。李成伍又叫李圣伍,拉“杆子”当土匪出身,抗战初期曾被我们收编,当过一段营长,后叛变投靠了日本人。他的队伍基本上由本地无赖、流氓和亡命之徒组成,有4挺轻机枪,几百条长短枪,加上他们地理熟悉,狡诈凶残,是一支较难对付的反动武装。本是同根生,但人心复杂多变,环境塑造人性也改变人性,人心惟危,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增加不确定性和发展过程不可预期的复杂性。

  四、除恶务尽,打响第一枪

  开始,我们初来乍到,情况不熟,摸不准他们的活动规律。几次打他都扑空了。后来,十五团一面派人加强侦察,一面发动群众搞情报,逐渐摸清了他的行动规律。一天,风雨交加,我们接连得到4份有关李成伍踪迹,但一分析,感到都不十分准确。傍晚,一位60多岁的摆渡老汉,披着蓑衣从沱河西匆匆忙忙赶来,向我们报告说,李成伍的人都到了小代庄,要在那里过夜。“你亲眼见到的吗?”我问老汉。“你是不是不相信?长官,我可以担保!”老汉有些委屈地说。我安慰了他一下,遂叫人把一营长李木生和教导员姜子周还有吕县长找来商量。正在这时,派出侦察的同志也回来了。两下一碰头,认为情报确实。我遂让人通知部队赶快吃饭,准备出发,并请吕县长迅速准备船只。

  晚上9点多钟,雨仍不停地下着。我和吕县长带一营、侦察排和县武装,从泗县樊集一带出发了。战士们披着蓑衣,顶着油布,臂上扎着一色的白毛巾,一个接一个地在风雨中前进。道路泥泞,夜色深沉,行军艰难缓慢。“跟上,不要掉队!”同志们不停地向后传着。一小时以后,我们赶到了沱河边。陡涨的河水,奔腾翻滚。这时吕县长找来了十几条船,每条船可乘几十人,全部人马很快渡过了沱河。过了河,为了加快行军的速度,大家扔掉了雨具,有的索性甩掉鞋子,赤脚前进。就这样,我们沿着风雨泥泞的道路,悄悄地向敌人逼近了。凌晨4点钟左右,我们赶到了小代庄附近。我让侦察排立即摸进庄内侦察一下情况。一会儿,侦察排的同志回来报告说,敌人正在熟睡,毫无戒备,敌哨兵已被我们干掉。我认定一下方向,并借着闪电的亮光,瞥了一眼小代庄的地形,发现庄子周围比较开阔,便于围剿。于是,命令一营教导员姜子周带三连插到庄子北面,堵住敌人向濠城的退路;一营长李木生带一连绕到西南方向庄里压进;我和吕县长带二连、侦察排及县武装,从东面突入庄子,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盛夏的夜晚,一场大雨,使空气凉爽了许多,敌人睡得格外死。随着一阵冲锋号声,部队从四面八方扑向庄内。顿时敌人乱作一团,有的抱头鼠窜,有的想摸枪反抗,却被我们的战士一刀砍死,更多的没来得及穿衣服,便迷迷糊糊地做了我们的俘虏。庄西的一股敌人,迅速退到一个大院子里,我们的十几个战士,每人一把大砍刀,几颗手榴弹,将院子团团围住,向他们喊话∶“不投降就炸死你们!”院内几十个敌人只好乖乖地把枪从院子里扔出来,举手投降了。

  我们还在另一个大院里,捉住了正准备化装逃走的李成伍的“军师”蒋梯云。此人后被送到县里,为我们提供了不少敌人的情况,经教育,后到我边区参议会当了文书,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战斗仅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就结束了。这一仗,我们俘敌300余人,缴了20几匹战马和300多条枪,敌人的4挺轻机枪也都被我们缴来。李成伍仅带二十几人从高粱地里溜跑了。后来我们还从俘虏口中得悉,在这一带与李成伍并称为“泗南三只虎”的朱传宜、张存和两股敌人,这天夜里也在小代庄,被我们一起收拾了。战斗结束,返回时,雨过天晴,大家沐浴着阳光,一路欢声笑语,心里充满了胜利的喜悦。小代庄战斗,是我们开辟泗五灵凤地区打的第一仗。它震慑了敌人,扩大了我军的政治影响,扫除了我们开辟这一地区的第一个较大的障碍。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只有用成绩增加获得感,才能有安全感和幸福感,这是那个时代不可或缺的自信基础。

  五、一战成名,追穷寇

  从此,这一带的日伪顽军和土匪,一提起我们新四军五旅十五团即胆战心惊。小代庄战斗后不久,我带一营暂回沱东。朱云谦政委率二营来到沱西,继续消灭活动在申集、大安集和草沟一带的反动武装,又打掉了其他几股敌人。同时,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做了大量建立和巩固抗日政权的工作。8月底,朱云谦政委工作调动,我遂又率一营返回沱西。秋天的一个深夜,我带一营经四五个小时的急行军,突然兵临濠城,部队从城北一条很深的水沟里爬上去,打响了消灭伪军丁寿堂部的战斗。

  濠城是著名的垓下之战的古战场。当年楚汉相争,项羽在此背水一战,最终决定了他失败的命运,以至最后自刎于乌江。城北“霸王台”遗迹犹存,蜿蜒奔流的沱河绕城而过,多年盘踞在这里的伪军丁寿堂,卖身投靠日本人,并依仗濠城防备坚固,易守难攻,在这一带疯狂地残害人民,破坏抗日。战士们早就盼着有一天要狠狠地收拾他,所以战斗一打响就格外激烈。经一个多小时的激战,我们毙敌20余人,俘敌100余人,活捉了敌首丁寿堂。外强中干的反动派,迎来的终究是历史审判,罪大恶极只能一时。人民是历史创造者,历史车轮碾压一切与人民作对的反动人物。

  六、乡级政权巩固,根据地建设快速推进

  本该枪毙他,但他哀求饶命,发誓从此跟共产党抗日,再不与人民为敌,并答应给我们搞一大批军火和粮食。当时,从争取他抗日的角度考虑,我们对他“约法三章”,饶了他一命。但他后来贼性不改,反动活动变本加厉,以至后来我们不得不第二次攻打濠城。短短4个多月的时间,我们先后消灭了大大小小几十股敌人,拔掉了许多围子,并组织袭击了敌人的交通线,在津浦铁路沿线,炸毁敌车多辆,初步取得了斗争的胜利。特别是小代庄和濠城战斗的胜利,标志着这一地区反动势力的基本灭亡,我们在这儿有了立足之地,我泗五灵凤县委从沱东的岔咀里一带迁到了小圩,并在大乡、申集等地建立了乡政权,发展了地方武装,组织了一支百多人的县大队。从而,为我们下一步向浍南地区发展,奠定了基础。历史反复说明任何时候,强大背后是组织的强大。

  七、开辟沱西根据地,拉开南下浍南序幕

  一按预定部署,第二步我们是以沱西地区为依托,乘胜向浍南地区发展。浍南地区的敌情比沱南更复杂。在这一地区活动的除日、伪军、土匪和反动会道门外,还驻着国民党顽固派的五河县县政府。考虑到该地区离蚌埠、临淮关、固镇、五河等几个日伪重兵把守的据点较近,经我们多次分析研究决定∶依靠群众,集中优势兵力,速战速决消灭敌人,以顺利打开浍南地区。11月中旬,我团3个营全部在沱西地区的薛集一带集结。我和吕县长商量,决定让一营、二营、团侦察排南过浍河,攻打驻徐湾的顽五河县县政府。三营留在沱西地区的武庙、沿河一带,担任警戒和狙击固镇之敌增援的任务,并控制部分船只,遇有情况,准备接应一、二营。吕县长率领县武装过河,随我们一起行动。

  八、兵贵神速,歼顽军

  下旬,一个阴沉沉的夜晚,我和吕县长率领一、二营、团侦察排和县武装共七八百人从薛集一带出发了。攻击的第一个目标是驻徐湾的顽五河县政府。薛集距徐湾三四十里路,我们准备于天明前赶到,出其不意地搞掉它。下半夜,部队到达浍河边,站在河边望着这夜色笼罩下准备乘船过河的队伍,我心中涌起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半年来,我们先是挺进沱西,现在又要转战浍南,它意味着一次新的考验。两个小时以后,部队顺利过了浍河。前面不远就到徐湾。据事先侦察,徐湾的顽军有3个中队,约300多人,而且有围子。顽县政府机关和顽县长张纯熙住在地主徐相胜家里。二营迅速绕到徐湾西面的胡家,一营派一个连插到北面的上庄,为防备顽军向西北不远的园宅集逃窜,我让二营派一个连守住村西的路口。其余的人随我和吕县长,由东向西。部队分别从几个方向打进庄子。

  天刚蒙蒙亮,战斗打响,黎明时,枪声激烈。一阵激战之后,顽军不支,四处溃散逃命。我们正想一鼓作气围歼顽军,这时,出现了异常情况:除被打死打伤的敌人横七竖八躺了一片外,其余的顽军不见了。部队把庄子围得水泄不通,我不信他们能插翅飞走。“搜!”我命令部队从东向西搜过去。很快,我们发现顽军分散躲到老百姓家里去了。村子虽然不很大,但也有上百户人家。要费些功夫才能把他们抓住。开始,怕惊扰群众,我们只是围在房子外面喊话:“快出来,你们跑不了啦!”“缴枪不杀,优待俘虏!”喊了一会儿,见效果不大,我们就一面向群众做解释工作,一面进屋搜查了。

  一部分顽军很快被我们从群众家里抓出来。但也有的群众受顽军威胁,不敢讲实话。搜到村北一家时,我们问这家主人是否有躲进来的顽军,他支支吾吾不敢回答,两眼往床下瞅。我们猜可能床下有情况,遂把床揭开,果然,四五个顽军缩成一团躲在下面。还有3个家伙躲到了村西的一个老汉家里,自称是老人的儿子。我们见他们很可疑,便一边盘问他们一边鼓励老人。老人的胆子大了,把这3个家伙交给了我们。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搜捕,顽军被我们从各个角落里抓了出来。他们一个个跪在地下,捣蒜似地向我们磕头求饶。见这些平时耀武扬威,这时失魂落魄的狼狈相,我们感到既可恨又好笑。

  这场战斗,连打加抄,顽军3个中队基本被我们歼灭,缴枪150余支。打死顽县政府秘书汪章甫、顽政警队长张采樵,俘虏了顽中队长薛清泉、支队长薛清湖。顽县长张纯熙乘混战之机,仅带几个人仓皇逃走。随即,部队赶往西北方向的园宅集。园宅集驻着五河县顽县政府的税捐征收处和一部分反动会道门的武装。估计徐湾枪声一响,有一些吓跑了,我们准备顺便拿下园宅集,在那里吃早饭。快到园宅集时,只见村口上堵着一群反动会徒。他们一个个穿着花衣服,拿着枪、梭镖和大刀,嘴里喊着“刀枪不入”妄想阻止我们进村。打会道门我们打出了经验,知道这帮家伙怕机枪。于是,我让人把机枪向路边的地坎上一架,对着天空“嘟哪”开了枪,果然,会徒们抱头鼠窜。进村后,我们缴了会徒们的械,还缴获了一部分顽税捐处逃跑时没来得及带走的文件、票证和税款等。

  早上8点多钟,部队在园宅集休息、吃早饭。为了不给群众增加困难,事先战士们自己带了干粮。啃着硬邦邦的饼子,战士们心里却感到格外香甜。徐湾战斗,除掉了这一地区国民党顽固派的堡垒,对该地区各派反动势力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他们知道新四军打过来了,一些势力小的,望风而逃。一些摇摆不定的,纷纷向我们靠拢。接着,我们一面派人同群众及地方武装配合,监视和警戒附近据点的日伪军,一面准备抓住有利时机,继续向西,打掉盘踞在皇墩庙、范庄、顺兴集一带的日、伪、顽军。浴火重生,五河人民在革命岁月中,演绎聚是一团火,聚是满天星的革命情怀。(作者:胡业生。本课题系安徽重大教改阶段性成果,基于obe逻辑框架思政教学理论实践一体化研究。)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世家视角下的《米脂县志》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