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文学 > 正文

扫墓
2025-06-03 19:18:12   来源:罗秦理   评论:0 点击:

清明时节,细雨纷纷,八宝山革命公墓的台阶上,总能看到一个略显佝偻却无比坚毅的身影——76岁的李建国。

他抱着茅台酒,一步一步缓缓往上爬,每一步都仿佛在丈量着逝去的时光。这个简单却又饱含深情的动作,他已重复了47年,比大多数人坚持健身的时间还要漫长。

在他的心中,墓碑上“革命烈士朱勇江”那被风雨磨得有些模糊的字迹,远不及记忆中那个年轻战士的脸庞清晰。

拧开茅台瓶盖的瞬间,浓郁的酒香混着湿润的泥土味,瞬间将人们拽回1979年那个战火纷飞的战场。那年,朱勇江年仅20岁,长着一张人畜无害的娃娃脸,却在战场上干着最硬核的事。

战友们回忆起他,脸上总是带着怀念的笑容。物资紧缺的年代,他总把缴获的压缩饼干小心翼翼地揣在怀里,自己饿着肚子,也要分给受伤的兄弟。在那个艰苦的环境下,他的举动堪称“战地暖男天花板”,温暖着每一位战友的心。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突袭战,彻底打乱了所有人的节奏。敌军的炮火如雨点般落下,瞬间把阵地轰成了一片废墟,通讯线路也全部中断,那种绝望,就如同现在人们突然断网还找不到充电宝一样无助。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朱勇江一把抓住班长李建国的胳膊,眼神坚定地说道:“那条山路我走过二十多次,保证完成任务!”他转身冲进雨幕时,军装上还沾着昨天抢修工事的泥浆,而手中的步枪却被他擦得能照出人影,这大概就是属于军人独有的“直男仪式感”。

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去,竟成了永别。半小时后,密集的枪声如同劣质鞭炮般炸响。当战友们心急如焚地在山坳找到朱勇江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心痛不已。他的腹部满是鲜血,生命垂危,可怀里却死死护着情报袋。气若游丝的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说出:“任务...完成了”。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仅仅这简单的几个字,却比任何热血台词都更让人动容,直击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如今的八宝山扫墓现场,堪称一场“最有年代感的兄弟局”。沉默寡言的张老歪掏出那个皱巴巴的大前门烟盒,声音有些哽咽地说道:“现在这烟随便买,你当年抢着抽半根的样子还记得不?”他轻轻地点燃三支烟,摆在碑前。山风徐徐吹来,吹得烟雾不断变形,恍惚间,仿佛朱勇江就在眼前,正调皮地做着鬼脸。这些年,他们把墓碑当作最亲密的兄弟,唠的都是生活中的家长里短。李建国一边擦着碑上的酒渍,声音比砂纸还要粗粝:“你妈前阵子还问我,你啥时候回家吃红烧肉”。这些看似平常的话语,却饱含着无尽的思念与牵挂。

据民政部数据显示,全国现有烈士墓近99万座。但像李建国他们这样,连续47年组团扫墓的案例,确实少之又少。这七位平均年龄超70岁的老兵,每次集合都如同执行一项重要任务。他们穿上整齐的军装,佩戴好象征荣誉的勋章,把皮鞋擦得锃亮,就连拄拐杖的姿势,都透着军人特有的利落与威严。夕阳西下,余晖洒在他们身上,他们互相搀扶着,面向墓碑庄严敬礼。虽然脊背早已佝偻,但他们仍努力挺直身体,勋章在暮色中闪着微光。那一幕,让人瞬间明白了什么叫做“岁月可以打败我的身体,但打不败我的信仰”。

下山的路上,王老三的一句话,让所有人的心都为之一颤:“明年清明,咱们还来。”没有多余的承诺,没有煽情的告别,就像约好明天一起下棋的老友般自然。山风掠过松涛,恍惚间,真的能听见朱勇江那爽朗的笑声。那个永远停留在20岁的年轻战士,其实从未离开过他们的人生,一直活在他们的记忆深处,陪伴着他们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

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这种跨越生死的情谊,多少显得有些“老派”。在这个流量会过期、热搜会消失的时代,人们追逐着快速的社交与短暂的情感,却常常忽略了最珍贵的东西。而李建国和他的战友们,用半生的时光向我们证明:有些承诺,比钻石还要坚硬;有些思念,比山海还要绵长。当我们抱怨找不到真正的朋友,感慨人情冷漠时,不妨看看八宝山的这场“兄弟局”。

在这里,我们能够明白:真正的情谊,从来不需要点赞,也不惧岁月清零,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永远闪耀着温暖而坚定的光芒。(作者:罗秦理  单位:湖南省作家协会)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还是没等到你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